close

IMG_1538 (1280x853).jpg

第一次造訪新宿駅是10年前,當時的新宿駅是個工地,但是南口出來橫跨馬路及鐵路的人行天橋,連接周邊大樓群的開放空間,人在其上往下看來來往往的汽車和火車,好像在島上看著順著洋流來往的魚群。(來兩張10年前的照片懷念一下,當時晚上加上拍照技術不是很好,糊掉的居多)

IMG_2426.jpg  IMG_2423.jpg

10年後,第二次來拜訪這個印象中仍是工地的車站,因為是從新宿御苑走過來的,當走上那大大的路橋時,一時之間沒有認出這就是新宿駅前,當新宿駅三個字大大的映在眼前時才發現到原來它已經完工了(查了一下是2016年4月開幕,想想真是太幸運了)。也許是有了這一層的緣份,看著新落成的新宿駅心中漸漸浮起了好奇心,仔細看才發現南口對面是轉運站。看著這立面,不知不覺被吸引想進入一探究竟,沒想到一進入後真是驚喜不斷的一個轉運站。從外觀開始,就先很清楚的讓大家知道想坐什麼交通工具要到哪個樓層,連入口都用人行動線當成指引,不需要去找入口在哪或是要從哪裡上去。

IMG_1392 (1280x853).jpg        IMG_1393 (1280x853).jpg  (2樓新宿南口拍攝)

因著之前順著大路橋不知不覺其實已經上到2樓,但因著路寬及出入口設計並不覺得自己在2樓,會很自然覺得這是地平面1樓~越過馬路進入轉運站順著手扶梯到3樓是計程車上下站及巴士下車站。進到3樓因著是大面開窗,故不覺得像進到室內陰暗。繞著走一圈才發現,另一面是落地玻璃,外面則是開放的大平台,所以整個視線的穿透性及採光,讓我覺得這像是個有大棚子的廣場。

IMG_1397 (1280x853).jpg  IMG_1469 (1280x853).jpg

再往上走則是巴士轉運站,這是讓我覺得最驚豔的地方;4樓的轉運站是個露天的巴士站,月台則是用一圈廊圍起,形成一個候車人不用擔心淋雨卻又開放的空間。另因著場地的寬廣以及將月台放在外圈,雖然外牆因安全性算是包到非常高的位置,但上半部留設了透明玻璃,使視野的穿透性非常的好,當視線能穿透不被阻擋再加上因為站體本身很龐大,不覺得自己是處在4樓的位置,完全把整個認知中的垂直水平空間印象完全翻轉。空間設計的很棒,在使用上有清楚的資訊版,告知各種的出發時間,也有月台分布,在月台上也是大大的標誌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哪?要搭的車在哪? 

IMG_1409 (1280x853).jpg  IMG_1441 (1280x853).jpg

新宿轉運站、站旁的newoman百貨、大葉高島屋再加上原本南口出來右側的商辦大樓前,等高樓群所提供的開放空間則是帶來了夢遊仙境般那種驚喜感。轉運站因著2樓是最多人潮的地方,故將整群的開放空間串聯起來,成了回字形的廊而我們則站在廊的屋頂上,看著下面來來往往的人潮、車潮,一切的活動。

IMG_1478 (1280x853).jpg  IMG_1507 (1280x853).jpg

轉運站3樓開始因為人潮減少後,相對的戶外開放空間再內縮變的較小,不過這個小的定義若拿到台灣來,應該都還是非常的大。

thumb_IMG_1420_1024.jpg  IMG_1475 (1280x853).jpg

4樓的開放空間則轉換給巴士使用,但這時就換鄰居-newoman出手救援了,順著4樓售票大廳可以到newoman的賣場中,走向廁所的路就看到這一個大大開放的院子,那條長長吸引人的樓梯,在樓下時也不時的散發出勾引人的氣習,所以看到這條樓梯時觀望了一下,看到有人走動才鼓起勇氣也跟著推開玻璃門,從下方看不出上面有什麼名堂。

IMG_1433 (1280x853).jpg  IMG_1435 (1280x853).jpg

上來後才發現又一個平台,出現眼前的又是一段又一段勾人爬上去一探究竟的樓梯,再往上走是一小塊草地,可以入內喔!IMG_1436 (1280x853).jpg  IMG_1442 (1280x853).jpg

再往上爬,是城市菜園,只是去看時還光溜溜的一片,可以原路撤回也可以從菜園這裡進到室內,下到newoman賣場裡。右圖是賣場和轉運站之間(4樓)的公共藝術,心裡第一個想法是我們何時能有這種幾何美學的公共藝術放在這種免費的開放空間中呢?

IMG_1443 (1280x853).jpg  IMG_1452 (1280x853).jpg

看到轉運站的那一刻,腦海浮現的就是京站或是市府轉運站,是那種黑黑暗暗封閉的候車空間、完全封閉式的建築立面或是必需要在地面層才能展現的開放感;但新宿駅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美麗及開放性。另外是它整合了周邊百貨及商辦群,並替這個區域留下這麼一大片供人遊走停留的開放空間,並讓人們很實際的看見汽車、火車快速的經過,上下班人群快速的移動,很像在看一幅動態的未來主義畫作。

同場加映:真的想要給人使用、停留的公共傢俱,坐下去後就像是小包廂似的不論高度或大小都是很舒適的;另一區則是開放性的,在這個地方身體是很自由的。

IMG_1486 (1280x853).jpg  IMG_1492 (1280x853).jpg

這排椅子是最有趣的,坐在椅子上尤其是這樣傍晚時分,看著前面火車進進出出、月台上的人上上下下,而玻璃又倒映出後方要進入車站繁忙的人群,但自己卻很安靜的坐在這個位置上看著這一切(因為他的位置就是剛好一個人坐,與旁邊有一點點距離),那個情緒還蠻衝突的。

IMG_1491 (1280x853).jpg  IMG_1496 (1280x853).jpg

最後,來張新舊車站的對望!查了一下資料,這個轉運站的規劃好像是從2014年開始有想法,而且是以整個東京都為思考各個大站如何成為交通節點,並將四個要素列入考慮:1. 國外旅客;2. 高齡者;3. 通勤者;4. 行人。為了使上述使用者便於使用這麼複雜的車站體系,東京都在整合不同交通系統時,在指標指引上儘量統一化方便辨示,各系統的轉運動線必需要清楚明晰,並再轉乘設施上做到通用化。以新宿駅為例,我覺得算是執行的很棒,雖然整體系統是這麼的龐大,但對於初次到此的外國旅客(我)來說,卻動線明確、使用體驗上也十分的舒服,感受的到尊重人的使用權。

IMG_1527 (1280x853).jpg

 

 

 

 

arrow
arrow

    泥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