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起床雪已經停了,在寒冷的日本東北太陽公公也很配合的不肯露臉,從房間窗戶往外拍的景色,房子坐落的稀稀落落的而且都被厚厚的積雪給覆蓋住了。

IMG_2587 (1280x853)  

享用旅館早餐後,準備到十和田湖畔走走,今天也算是移動日,因為從十和田離開後要從青森轉戰到仙台移動距離超過300公里,所以早上不想吃太飽

IMG_2588 (1280x853)  

因為真的在湖畔所以一下下就下車了,日本人的雪地真的鏟的比韓國的乾淨,雖是如此還是很容易遇到滑冰,一行人小心翼翼,扶老攜幼(丫!沒有攜幼)移動到了湖邊,十和田湖映入眼簾真的好美;也許是群山環繞或是遊客稀少(只有我們一行20個人),整個的氣氛是很細緻很安靜的。或許這種環境也是造就了日本人師傅手藝都很細緻,線條處理都很優美的原因之一吧!

IMG_2599 (1280x853)  

青春果然就是有無懼的勇氣,在我還在湖邊倚著欄杆試著把腳踏到結冰的湖面上時,一旁的小學妹已整個人坐在上面了。放眼望去整個湖面的冰感覺結的很湖心很大一片(後來離開時車子往上開可以俯瞰整個湖面,才發現結冰的區域不過是湖畔淺淺的一緣而已。)

IMG_2592 (1280x853)  

沒多久,一群人開始玩起打雪仗的遊戲,混亂的場面讓我好像回到二十初頭歲那種青春校園的氣氛中。

十和田湖畔  

盡心盡力的玩過後我們也準備離開十和田湖了,車子要離開十和田湖是沿著湖邊的群山繞出去的,當愈往上走將整個十和田湖納入眼下真的覺得十分壯觀。可惜車子移動的速度有點快拍不到什麼照片,而一路上我們中間只停靠了高速公路的休息站而已;從青森轉往仙台的路上看著白茫茫的雪景漸漸的有露出泥土地,到仙台時已不見白雪覆蓋了,整個移動的過程感受到了季節快速的轉換,好像看電影時那種時節很快速流轉的畫面,讓我有點感動。

雖然是下午了但仍然安排了三個景點,分別是:震災安置所集會屋(伊東豊雄,2012,岩手縣)/森舞台(隈研吾,1996,宮城縣登米町)/宮城縣立圖書館(原廣司,1998,宮城縣仙台市)

震災安置所集會屋又稱民眾之家,雖然建築師掛的是伊東豊雄,但概念應該是由伊東豊雄提出再由乾田久美子、藤本壯介和平田晃久進行設計。在日本311大地震後,伊東豊雄先生積極的投入災後重建的相關工作,他除了當任釜石市重建計劃的顧問外也呼籲日本當代知名的建築家一起成立了歸心之會。這個民眾之家並不是安置災民的臨時組合屋樣板,而是伊東豊雄先生他覺得在災後當時大家被安置在臨時組合屋時,需要一個讓失去家園的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能彼此扶持的地方,所以在災區的臨時安置所中建立了民眾之家。

民眾之家是傾聽了在臨時安置所中的民眾的聲音後,再與學者、學生以及民眾一起建造起來的,而民眾之家也在2012年獲邀參與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展覽。我們去參觀的這個民眾之家是由三位建築師共同設計,有報導指出在一開始時三位建築師都提出了自己別出心裁的設計想法卻無法整合在一起,是由伊東豊雄先生要求深入討論並從中協助整合起來。於此建築的說明稍稍多了一點,因為不多做說明,可能光看房子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要來參觀此建築。

IMG_2656 (853x1280)  

房子的基地位於一個小坡上,往前看可以看到海嘯過後形成的平原,房子的基地剛好就位在這交界處

IMG_2657 (1280x853)  

建築本身用19根當時被海水浸泡後枯死的60公分原本(氣仙杉)立起當主要的柱子,像徵著重建新生

IMG_2711 (1280x853)  

一樓是主要聚會場所,並設有廚房

1樓  

樓梯設立在外是沿著外牆旋轉而上,可進入二樓房間以及通上頂樓平台

外觀  

雖然大概可以理解他要將細長的柱子立起需要一些斜撐來支持,但對比起這些沒有經過修整的原生木頭,架在其上被切割工整且多的想乎略都很難的斜撐,我其實不太能瞭解這究竟是真的有其結構上的必要意義或是民眾自己的心理因素而加上使其更加牢固。

斜撐和新增平台  

這棟房子交由民眾管理後,管理人告訴我們樓上的一些平台是他們自己新增的,使用上也有些變化;可以知道的房子已和最初建築師設計出來不一致了,但加上了民眾自己新增的部份也該是這個建築或是建築師設計的一部份吧!因為這就是當初建築師的理念不是嗎XD

 

 

 

 

 

 

 

 

arrow
arrow

    泥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